编者按:张丽华老师,就读于
台湾中央
大学博士班哲研所。1996年起,师从于
王财贵教授(季谦先生),系统学习中国义理之学及儿童
读经教育的理论,同时在先生指点下开始研读新
儒家思想专书,正式修习儒释道三家学统。历任中学、
大学讲师及
读经教师,大谦读经学园校长、
台湾读经教育学会理事长、台湾全球
读经教育基金会董事、台湾大谦读经学校筹备处校长。目前任文礼师范学院校长,本文采访于2016年9月文礼师范学院开学前夕。
▲张丽华校长于文礼师范学院
记者:丽华老师您好!文礼师范学院即将开学,这也意味着我们已经举办了五届的师范班的历史即将结束,请问您对之前的五届师范班有了解吗?
张丽华:有一些粗略了解,主要是从北京读经推广中心周主任那里了解的。
记者:您在大谦
学堂有没有举办过类似的培训?
张丽华:有的,我们会不定期举办宣导讲师培训,每年冬
夏令营也会举办针对老师和家长的成人师资培训,周期大概为两周到一个月不等。此外,大谦学堂也有举办读书会和教学研讨,学习唐君毅和
牟宗三先生的文章,还有季谦先生的一些读经教育相关理论,到目前已经十一年了。
记者:您在大谦学堂有没有举办过类似的培训?
张丽华:有的,我们会不定期举办宣导讲师培训,每年冬夏令营也会举办针对老师和家长的成人师资培训,周期大概为两周到一个月不等。此外,大谦学堂也有举办读书会和教学研讨,学习唐君毅和牟宗三先生的文章,还有季谦先生的一些读经教育相关理论,到目前已经十一年了。
记者:您为什么选择担任文礼师范学院校长一职呢?
张丽华:去年文礼
书院搬到泰顺的时候,我很希望能够来这边跟先生一起,加入文礼
书院的建设。可是考虑到第一我学业未成,个人希望再多读书;第二大谦学堂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承接,所以真的要让我长驻书院,我总是觉得心里有所挂碍,我一开始只是希望担任一个顾问或是教学指导的角色就好。
但是有一次书院裴志广老师(
文礼书院项目总监)跟我谈到在书院办学方面的规划,提到我们计划建立一个培训基地,或成立一所学校来培养师范人才,这点让我十分赞同。
因为我认为在当前全面大量老实读经的背景下,师资培训的深化这一时代的趋势已经来临。如果现在不开始着手进行,接下来读经教育将会走入一个瓶颈,就是对于成人读经学习过程指导的缺乏。
其次,实践读经教育的一线人员,不能停止在“阿狗阿猫”的阶段,必须要有一个深度及专业化的方式,甚至读经师范教育要走入体制,为各地的读经学堂培养师资人才,乃至培养学堂堂主,甚至还要面对国际化的需求,进行海外师资人才的培训。
出于这两个方面的考虑,我意识到师资培训是非常紧迫的。所以对于先生,对于裴老师,我是大力建言甚至希望能够推动这个读经人才培训计划,也给先生提了蛮多的建议。但当时对于文礼师范学院要成立的消息我是一无所知的。不过,可能正因为我的多次建言,便给先生留下了一种感觉:我的思维和坚定是成竹在胸。所以在不久之后,先生及书院负责的几位老师一起,向我具体提出了办师范学院的构想。
先生希望我来当校长,听到这个消息,我既高兴又担心。高兴是因为长期以来的这种构想终于能够在文礼书院得以落实,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在台湾和内地之间,我势必要有所取舍,这正是我所担心和纠结的地方。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便跟先生谈,先生对我说:“就像和当初办大谦一样,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就要勇于承担。而身为校长,现在应当做的,是该去告诉大家,没有问题,接下来的事件,我来负责。你要安顿大家,而不是在这里再三犹豫。”先生的一番话,让我不再纠结,当下便承担了下来。
▲张丽华校长在演讲
记者:那您觉得开办文礼师范学院这样的成人读经师资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张丽华:主要就是针对读经教育理念的深化,明确如何把它落实下来。关于智慧之学最关键的是对“本”的把握,同时理论要深刻,对本跟理论了解得越透彻,即知即行的推动力才能够更加真切能用,而且用得也更加笃切。所以读经教育不要再止于“阿狗阿猫”,需要有一系列及系统的课程培训方式。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实践儿童读经教育,也办这种成人师资培训,在您心目中,觉得儿童读经和成人读经、师资培训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或者有什么关系?
张丽华:其实都一样,最重要的就是要读经。不读经的话对于道理很难把握,而对于提升内在的智慧,最高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经。儿童读经和成人读经一定要并行,就像太极的两仪,车子的并轨一样。如果父母老师不成长,孩子也很难成长。
对于孩子,我们可以要求由熟读而成诵,由成诵而包本,这是对儿童读经一个循序渐进的安排。而对于大人,我们不是往这方面引导,对于大人来说:
第一,要引导他们从无到有,从不读书到最起码开始读。
第二,考虑到大人已经有理解力了,需经由正闻熏习,多读经,以及多安排一些讲座,内容涉及到一些《
论语》《
孟子》或是《左传》、佛经里面的故事,让他们能够对经典当中的智慧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这个部分对他们来讲通常最受欢迎,因为对于成人相较于儿童来说,纯读经与包本背诵是比较困难的,可是对于讲座、听讲的方式都较为容易接受,而且相比于读经,听讲的效果也更快更显著。
第三,我会导引研习一些先生的读经教育的理论,以及牟宗三先生等
新儒家的著作。不过对于这种理论系统性的研习成效十分有限,一方面是不能契入,另外一方面就是很少有人能够课下再用功。所以往往都是听课的时候感觉有提升,但一下课就又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
推广成人读经,不仅需要提倡和鼓动,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思考力的训练。大人往往有现实层面的了解,可是对于理解和立体思考的能力,通常比较欠缺。而一般对于师资的培训,往往比较偏重于现实上的功用,可是有一点需要明确,就是现实的功用一定要回归经典,以经典为根本,做到“承体启用”。而这种对于成人师资培训现状的反思,成为了我们文礼师范学院成立的一个长期酝酿的动机。
▲文礼师范学院
记者:您这么多年在推广成人师资培训方面有没有发现一些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张丽华:在成人师资培训方面,长期以来,我认为成人对理性的开发是很重要的。所谓理性开发,就是在教育或是文学的眼光下,对于一种价值,必须要有一个见识度和清明度。我们很难去要求每个成人都具有这种见识度或者清明度,可是针对每个家庭,每个学堂,每个老师,其实教育之见识是每个人都应该要掌握的事。因为一个家庭里孩子的慧命,或是一个学堂里孩子们的为学与做人,几乎都掌握在每个父母、老师手上。所以我认为,读经教育对于每一个家庭、学堂来讲都非常重要,而认识这个重要性又对相关的素质和所谓的见识度有需求,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理性的基础能力。
可是很遗憾,文化断面多年来,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就是这些。首先,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我们现在对于传统智慧的认知已经没有了,尤其是自古以来那种对于追求道或是为道为学的内部精神价值的认知已经消亡殆尽,整体氛围已经不复存在,这就是牟先生说的礼崩乐坏。其次,我们要恢复这种精神,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就最简单来讲,教孩子读经,谁来教?以传统私塾的标准来衡量,最起码也是要秀才或举人。但在当前这个时代,我们除了有升学考试,有大学文凭,有经验知识外,还有几个受过多年古文训练,可以解经、教读经的人?几乎没有。
可以看出,我们在对于传统文化的传学传道上已经非常式微。成年人本身对于文言文,对于中国传统的经典,其实是陌生而有隔阂的,甚至是没有能力读的,更何况去教!所以对于所谓的
国学,或者传统的智慧之学,在这个时代很缺乏。
这就造成了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对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对于君子之教的传承断了,除了实用这种比较西方式的思考以外,我没有对千年历史传承的认知,对于经典智慧的把握,对高远见识的落实。如此衰微的道统文化,想要拿回来,恐怕没有几代人的努力很难实现。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系统的针对成人能够即体起用的师资养成教育,来帮助我们应对这个过渡时期。
至少需要从事读经教育的一线老师具有以下这些基本素:第一,立基于经典,对经典的智慧之学要能有向往,长期地浸润向学于道的志气;第二,他对于教育的本质,也有不弱的甚至深化的见识和素养;第三,有对文化,对智慧的热情和方向,愿意带着孩子,并且渴望自身的成长,并立志终身致力于教育事业。我们可以称之为“成人的养成”,也是我们现在所谓成人师资培训。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点尤为重要:成人读经是必须要以经典为本,由此进而能修身、读书、做学问,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为这个时代,为这个社会,为教育尽一份心力。

▲王财贵先生和张丽华校长在校园
记者:落实到实际操作的层面,您有怎样的计划?
张丽华:以前的读书人,都是经史同参,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经学的智慧作为基础,见识便很容易零散,就像王船山说的:“害莫大于肤浅”。而现在海内外的知识分子,在为学的过程当中,他们可能是眼光很远大,但是对于立大体的这种道体本质的掌握度,其实是很缺乏的,所以要提倡读经。因为经典是对体的本质的掌握,透过读经典,你便能够在这里潜移默化,长养你的学识涵养。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对师资培训的课程安排,首先必须以读经为主,立基于经典,学生在前两到三年里最起码要做到中文《四书》能够包本,外文《英文名著选》和《英文常语举要》能够包本,作为读经的基础要求。读完经典之后就要解经,规划也是两到三年,《四书》《
老子》《
庄子》《易经》《诗经》《古文选》《佛经选》等,完成一百遍到三百遍的熟读成诵,然后移注解经。这部分完成之后,第三步就是根据书单,对中西教育的重要的专著要能够通读和研读。
其次是一个文礼讲堂规划,就是针对学生除了在阅读教育专书和博览群经以外,能够安排一些有学问功底的老师来讲座,恢复自古以来的那种讲学的传统,为师范生们提供这样一个学问交流的平台。
除此之外,考虑到很多人本身对于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热情,例如想成为一名中医,或是古琴大家,所以我们在这里也会有分科。都会延请名师,帮学生指导。
另外对于想与体质接轨的学生,我们会安排,在读经解经博览群书后,五年制最后的两年或三年,指导他、辅助他,与体制内自考或是国外研究所接轨,尤其是如果有志要成为一名研究生的话,我们可以把五年期再延长为六年,协助学生往这一方向发展。
最终,我们希望在文礼书院建设完成之后,可以有师资有能力办一所正式的大学,这是全世界第一所以经典为本的读经师范大学。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要让经典教育走入体制。
总之,我们要逐渐摆脱现在这种“阿狗阿猫”教读经的现状,而是真正的人才教读经,这是我们成立文礼师范学院的初衷。
▲2016年第一届文礼师范学院开学典礼
记者:最后,从事读经推广这么多年,您对那些想了解读经,或者是想在读经教育事业中继续深造的同仁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丽华: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要务本,正所谓“本立而道生”。立大本是为学的基础,而这个本一定要立在经典之上,为学不能离开为道。智慧不是知识,可是它在用的时候,一定是走向经世致用。
在这方面,为学有个深刻道理,我认为,中国的传统的智慧之学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起一条千年的道统、学统传承至今,我们为学者、为师者,读圣贤书,所为者何?心中要遥念,与尧舜之心相契,有成圣成贤的心愿,并能够落实到为学与做人上。
先生曾经说过,他举康德和牟先生学问的时候,把这种学问叫做形而上的智慧学。他在提倡儿童读经的时候,把儿童读经教育定为一个儿童教育的智慧学,教育的智慧学是为了我们要成人成才。成人成才有个本,以心性的开发为主。心性的开发一定要落实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上,对于天道人道相贯通的学问,中国几千年来的学统和道统,这个传承不可丢掉。因为一个历史的养成,绝对不是一年两年乃至一百年两百年所能够养成的,一个千年道统学统的养成是非常珍贵的,我们要珍惜,千万不要断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
另外,针对于施教本身,我们老师是一个读书人,也是一个传道者,绝对不只是一份赚钱糊口工作。因为你从事的是生命的教育,对于生命光明要有向往,让世间有温暖,让智慧能够绽放。我们要把这份向往,把“爱智慧”的这种心灵跟热情传达下去。所以当你把教育变成一个心灵上、生命上价值肯定之后,这些学生将不只是做功课或考试而已,他将是一个志于道、志于学、甚至是乐于学的生命的开展。他的生命有开展,他的心性必定会向着智慧开展,甚至会反省自己,会去成就自己生命对于最高善的追求,而且把这种追求当作一辈子的追求。在这里,教学才是真正成功的,不只是成绩的展示,而是你对一个生命成人成才成德的养成。
牟先生常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我们生于天地之间,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敢说,这是一个文化大时代即将来临的时代。中国要富强,这个富强不能只是在于经济的富强,或是霸权的争强,是要回归到智慧的发用,能够利益全世界,回归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天下不只是中国,而是全世界。为了全世界文化智慧的传扬,我们读经老师,推动读经的人,人人有责,我们要为这个世界安邦立国,建立一个理想的目的王国,这是我们的使命。就此生来讲,这是我们对于时代应该放在心上的,应该要期许自己往这条路走。
更多读经教育相关信息请点击:
文礼书院、
王财贵先生演讲视频文稿总汇、
读经教育入门“六小篇”、
全球读经私塾 读经学堂汇总、
读经教育学堂私塾长期招生信息汇总、
近期读经活动汇总、
爱读经产品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