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礼国际学校成立至今已一年有余,来自五湖四海的
读经孩子在这里成长得如何呢?第2期《
读经》杂志专题为“一年立范 百年成典 ——‘文礼国际’周年纪”,为揭秘这些学子的状况,深入国际学校与老师和学子们进行交流,为大家揭秘了这一所不仅仅是一所多语读经学校学子的变化:
国际学校的各
国学生
2016年3月,杨嵋携一双儿女回国,这次旅行对她而言是特别的。行李中有一把不轻易携带外出的古琴,这张名家古琴的上一次旅行是在十年前。那一次,她推着一车行李,前面背着一岁的女儿,后面背着古琴,从牛津来到德国汉堡。十年之后,这把古琴又随她回到故土:“这次回来,便不会再走了。”
因缘:石子投入水中,回声砰然
“在这个时代,你不能等着在一个现成的地方能找到你理想中的教育,一定要自己去做,去创造。” 2016年 1 月 6 日的文礼国际学校宣介会上,即将就任这所新创建学校校长的杨嵋如是说。
彼时,杨嵋的大女儿春子刚刚升入德国汉堡排名第一的中学一个学期,这是一所中学有近五百年历史的名校,但是杨嵋并不安心。古典教育在德国的衰落她看得太清楚。她的一个朋友因不满意德国的教育,带着十年级的孩子转至英国求学,然而,逃离了德国去英国就能找到理想的教育吗?天下滔滔,不论哪里的体制教育,都不过是河内与河东的关系。
旅居德国十年,杨嵋一直在尝试实践自己理想的教育,从开办最初的业余读经班,到成立海外第一家读经
学堂汉堡致谦
学堂 ;从只有周末的课程,到假期密集课程……汉堡俨然已经成为欧洲
读经教育推广的一个中心。2009 年、2014 年,杨嵋两次邀请季谦先生赴欧洲巡讲,此后,
海外读经学堂开始遍布世界各地。之后,在杨嵋的推动下,国际
读经教育推广中心成立。
宣传片中,杨嵋老师在竹林中弦歌《鹿鸣》
2015 年 3 月,文礼
书院正式定址泰顺竹里。在《文礼
书院规划简案》中已经明确提出文礼国际学校的规划。2015 年 4 月季谦先生北美巡讲结束,在波士顿国际机场告别之时,机场内万国国旗飘扬,先生谈到心中酝酿已久的想法——开办一所含摄中西印诸经典的多语读经学校,在这个中西文化会通的大时代,为全球教育回归正途开创典范。石子投入水中,回声怦然。
“因缘到了。” 杨嵋侧头凝想,回想了一下自己那刻的心情。
“很奇妙,有这个想法之后,事情就朝这个方向去发展了。一切顺理成章。我没想太多,不是说非得筹备到某个程度才开始做。我不是那种万事俱备才去做事的人。而事实上,因缘已经具足。”
国际学校的学子
理想:但使选歌无绝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2017 年 1 月,文礼国际学校推出的多语读经教育宣传视频中,杨嵋老师端坐于一片竹林之中,弦歌一首《诗经·鹿鸣》。但使弦歌无绝响——“文礼国际学校”承载的正是这样的理想。
如今,一年过去了。国际学校从最初的十数名学生发展到 40 名,其中来自海外、外文母语的学生近半。教师 20 名,其中从海外回国的近半。同
文礼书院的学子们一起,文礼国际学校暂居竹里乡文化礼堂,他们在二楼,令人仰慕的
文礼书院大哥哥大姐姐在三楼。这是一个恰恰好的安排。理想,正当在前方,在上方。
一年来,尽管不声张,尽管不紧不慢,国际学校的孩子们也已经有了可观的学习成果。中英文包本成绩斐然,除此,每位学生也都至少完成了一个到三个梵文文本(梵文心经,般若赞,梵文诗律三十三首)的背诵。
而各项多语读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白天,中文读经,清晨一个半小时和晚上一小时,英文读经。晚上有一小时梵文课,而西文母语的学生则是半小时梵文自读,半小时本国语经典自读,德语读经开始在做了,拉丁文经典学习也即将展开。
理想在落地。诚如季谦先生所断,若是真理想,终必落地朗现。
孟宪才老师和学生对弈
心法:慢一点,稳一点
每日晨八时,正式行课前,所有师生集中于大教室,拜圣,齐诵国际学校学生每日誓言,之后诸生向老师行礼,进行晨训。晨训是国际学校每日韵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校长杨嵋亲自主持,内容多关乎德行、立志,或取自经典,或取自学校日常生活。
这天,杨嵋播放了一段
台湾杨定一博士从科学层面解释读经功效的视频。杨嵋适时暂停视频,循循启发 :“研究表明,人保持正念,脑波便更容易协调同步,有利身心,同学们平时无论行住坐卧,都要常常提起正念……”
另一次晨训中,杨嵋喜悦地谈到了雨。前些时候,几名同学在日志中抱怨近来阴雨不断。杨嵋分享道 :“上周有北京朋友过来,看到竹里的雨,他们非常高兴。因为北京很干燥,即使下雨也很难看到房檐滴水的景象——因为现在大城市的建筑设计是不允许房檐滴水的。他们说这种雨的感觉真好。所以,不同的心灵就会有不同的眼睛,看到不同的世界,你们要在每一个当下找寻当下的美好。不要认为只有每天都是风调雨顺,艳阳高照才是好天气,要体贴感受天地四时的运行。而且也因为这几天的阴雨,今天早上的太阳一出来,你们不是有加倍喜悦的感觉吗?”
课间锻炼的学生
触目所及无不是道,点滴教导营造了经典浸润的环境。杨嵋笑了笑,说 :“思想工作还是要做的。”
思想工作不仅体现在晨训中,还体现在时时刻刻的教学和生活中。“心法” 是在与国际学校的老师交流时反复听到的一个词。对教务长张晓青而言,使诸位老师体悟心法所在并融化到日常教学中,是她的重要工作。她讲了一个例子 :生活老师在就寝时间发现一个学生还在洗漱,要求他立即回宿舍就寝。学生说 :一分钟!只要一分钟!生活老师坚持让他立即回宿舍,如此拉锯,双方很不愉快。事后这位老师请教张晓青 :我该如何处理?是坚守规定还是退一步?张晓青说 :关键不在于进一步还是退一步,我也不想跟你说具体的做法。你一定要有对当时情况和这个学生情况的一种考量,老师和学生要有心灵上的连通,才能做出诚意的应对。
张晓青旅德多年,曾是德国汉堡致谦学堂的骨干力量,文礼国际学校甫一创办,她便带着小女儿回国求学,且全身心投入学校的创建工作中。张晓青身上有这样的一种气质: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在国际学校楼前的广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张老师和学生散步谈心的身影。(教学心法详见本专题《我们真的是太不急了》)
自读班的主班老师孟宪才颇受孩子们崇拜。孟宪才年轻,行事风度却颇谨肃。心理学研究生毕业后,他曾在幼儿园中实践教育之道,却对种种主流理念感到迷茫,之后他到竹里参加了师范班的一年学习,结业后即留在文礼国际学校工作。他对 “心法” 一词解读道 :“第一是本着对人性本善坚定的信心 ;第二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把握,第三点是足够的诚意,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不足,遇到问题时要以足够的诚意去解决。”
杨校长说 :“给予学生心性上的引导是重要的。包本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并不急切于包本的成果,我们宁可慢一点,稳一点,这样会更扎实,更长久。”
张晓青老师的英文课
多语:多乎哉?不多也
“在这里我找到了我想要的教育!” 学庸
论语班班主任王莲梅感慨地说。“四十岁这个年龄段,还能有一次新的生命成长,我是幸运的,好像生命就是从到竹里的那天才开始的。”
王莲梅来自
甘肃兰州,原是体制学校里英文教师,十六年教学经验,且一直担任剑桥在西北五省的口语考官。多年的体制教学经验让她习惯采用活跃课堂的方式,“拍着桌子唱着儿歌”。但是在参加一次
夏令营的老实大量读经之后,她发现孩子们都变得很定,许多句子脱口而出。这让她反省 :“平时我们学打一个招呼就要用一节课,现在这么整篇地通读,其成效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王莲梅老师
王徐慧
大学学的是对外汉语,毕业后四年先是在菲律宾做了一年中文教师。外国学生普遍感觉中文难,学习热情不高,她便带他们大量做游戏,但是再多的游戏最后也会腻味。“我对我所做的事是没有信心的。” 王徐慧说。
后来她前往美国波士顿工作。2015 年春天,听说季谦先生北美巡讲,她步行很远来到讲座的场地时,讲座却已经结束。也是幸运,她也因此获得了和季谦先生吃饭的机会,席间季谦先生聊聊数语,她的困扰豁然而解。2015 年年底,听到文礼国际学校即将创办的消息,她没有犹豫,直接从美国提交了简历。回国后,她第一时间赶到竹里,成为国际学校的创校团队一员。王徐慧对记者说 :“我觉得读经是不能再等的。”
像王徐慧这样从海外回国的老师,在国际学校占了近半。这样的外语师资,是别的学堂不敢想的,是文礼国际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样的师资,也使文礼国际学校在多语读经的教学上没有走什么弯路,从一开始就相当成熟了。
王徐慧老师在课堂上
以英文教学为例,除了通用的英文经典诵读本外,国际学校还设了《童子诗园》这样的现当代英文经典。《童子诗园》里的诗看似简单,但文辞真挚,韵律优美,而且富有哲理,对此,文礼国际学校的学生是要求包本背诵的。
从这个学期开始,国际学校增加了半小时的英文学习时间,用于每天晚上的英文能力培养课程。对8 岁以上学生,英文能力培养课程实际上仍然以自读经典为主,学生根据英文水平不同,选择不同的经典学习。有所不同的是,能力培养课允许学生在保证诵读量的情况下,对照中文翻译,或者使用字典查询生词。老师不直接参与教学,而是在教室里巡班一一为学生正音或解答学生的提问。
年龄普遍较小的学庸论语班的教学当然是不同的,他们还需要亦步亦趋,老师播放录音,学生分别跟读,老师再予以正音。
梵文的学习目前由校长杨嵋亲自带领。根据程度不同,梵文课分两个班进行教学。虽然每天只有一个小时诵读梵文的时间,一个学期下来也有一百五十小时左右的读经量了。而去年秋季新入职的几位师范班的年轻老师通过自学,都已经能够辅助初级梵文唱诵课程。(梵文课的教学详见本专题之《舌尖上的教学》)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文礼国际学校三语读经的基础已经打下来自德国的学生也开始了德文读经。四月份,年逾七旬的德国拉丁语老师 Willi Schäfer 将来到文礼国际学校开办拉丁文入门密集课程,为孩子们正式开启又一种西方经典的学习。
对于未来多种语言学习的安排,张晓青说 :“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之后,我们才会开新的语言。当学会两种外语之后,后面的外语学习就会很简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已经有了学习语言的经验。但是多语读经一定要有先后主次,有本有末,绝对不能混杂无主。”
国际学校的学生
良苗:他们在自我觉醒
“我很明显地感觉到我的英文口语在变好。” 自读班的班长卢泓远对记者说。“前几年去美国,虽然我在学校英语成绩还不错,但是去到那里完全就是哑巴。今年寒期我去了一次塞班岛,那是一个英语国家。这次我觉得完全不一样了,可以和当地人很自如地谈话,甚至可以和他们有一些比较深层次的交流了。”
说这些话时,泓远很淡定,并没有喜形于色,当然,多少有一种踏实感和满足感。
如今,16 岁的他,志向是进文礼书院。他是国际学校一年来变化最大的学生之一。
泓远家境优裕。小时候爸妈因忙于生意对他无暇顾及,他成绩还算不错却陷入迷茫。从台州考入杭州一家初中后,迷茫更加严重,成绩开始下滑。经人介绍,他参加了黄河孔子学堂的冬令营,随后又参加了文礼国际学校的春令营,两次营队的读经经历照亮了他的内心,他下决心放弃了体制学校,来到国际学校。
刚来到国际学校时,泓远还保留了以前的一些习气,他对生活条件不满意,对同学不满意,跟老师有顶撞。老师跟他谈心,给他讲觉知,给他讲文礼书院学长的奋斗故事,找好文章给他看,渐渐地,泓远觉得自己和老师之间有了 “心灵的交流”,他感受到了老师们 “敦厚的心灵”,他觉得自己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的自我觉醒了。在老实大量的读经中,他也感觉到自己越来越笃定。
新学期泓远被赋予了班长的职责,这让他感到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感 :“以前我对这些小孩子挺讨厌的。我家里有一个弟弟,但是以前对他的关爱并不多。现在真正跟这些小孩子在一起,照顾他们时,我发现他们有很多纯真的东西会打动我。”
卢泓远帮助小同学
上学期,国际学校宿舍整顿,清理个人多余物品。整顿前,张晓青老师特意找到宿舍里摆着各种鞋子的泓远谈心泓远在日志里写道 :“今天宿舍整顿,张老师专门找我谈话……她还以为我还是以前的那个我呢!”
比泓远改变还要大的是 14 岁的夏子雯。去年夏天参加夏令营时,她是被妈妈 “骗” 来的。“我妈妈莫名其妙地把我带到这里来了,我完全不了解啊!” 夏子雯对竹里的第一印象是 :“好热啊!” 最初她完全不能适应 :“全日制读经太枯燥了!” 每周六给家里打电话,她曾摔电话,爆粗口。
夏子雯同学
夏子雯的指导老师李伟霞老师面对她的不当行为会做严厉的批评,同时也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子雯的母亲工作很忙,不怎么管她,在这里有老师如此管教,她心里反而生出一种温暖。“这里的老师不会像以前学校的老师一样只关心分数。” 她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李伟霞老师的儿子包本了《
孟子》,她问李老师 :“是我包本你比较开心还是阳阳(李伟霞老师儿子的小名)包本你比较开心?” 李老师说 :“当然是你包本我比较开心。你是我亲自带的嘛。”
子雯的心被融化了。“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好,人性本善,都希望自己和圣贤的境界近一点。”她开始主动用心适应这里的生活,用心读经,经典里的话语也会不时地击中她。现在她评价自己 “整个人稳重一点,生命的境界不一样了”。
子雯告诉记者,她现在有一个志向 :以后要成立一个基金会,专门接济福利院里那些缺少关爱的孩子。
同样被母亲硬送来的还有洪王弘历。他在国际学校还没成立时便来竹里参加了冬令营,在体制学校学得很痛苦的他对于进文礼国际学校也并没有过多抵制,但是最初对读经的兴趣也并不大。某一天,他看到了一篇季谦先生的文章《颜回的生命境界》,他了解到颜回清明的生命境界其实是最自然,最不特别的,每个人都可以一念转过,降伏习气,回归清明。这让他十分震撼,他反省自己之前不清明的生命,开始关注生命的自立自省。他开始对哲学感兴趣,喜欢阅读新
儒家牟宗三先生、唐君毅先生的文章。“生命境界” 也是他反复提到的一个词。
刘天济是状态一直比较稳定的一名学生,她的另一个名字在读经界更为人熟知——田田。她是北京大学副教授赵延风的女儿,曾经随在孔子学院工作的母亲在日本生活三年,在母亲的要求下一直坚持读经。她说,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她其实也不是特别努力,妈妈在的时候就多读一点,妈妈不在就不读了。“真后悔当初没有多读一些,不然现在包本就会更快。” 13 岁的田田声音中还有些稚气。有了从小读经的基础,田田在国际学校的适应是顺利的,去年秋季入学,一个学期就完成了《学庸论语》、《孟子》和《
老子庄子选》的包本。在现场观看了文礼书院的秋季开学释菜礼之后,她为书院学子的庄严沉静所震动,为仪式的隆重宏大所震撼,立下了志向要进文礼书院。
良苗成长,生机盎然
结语:文礼国际学校的宣传片名叫 “良苗怀新”,国际学校的这些学生,就读长则一年,短则半年,而每个人都有气质上明显的变化,的确仿若良苗之成长,让人看到盎然生机。
记者亦看到,尽管多语读经是文礼国际学校的办学特色,但这所学校绝不仅仅是一所多语读经学校,其建立实则立足于一个高远的理想。自从杜威 1896 年创立芝加哥学校以来,实用主义教育大行其道,全世界的教育一百多年来都迷失了方向,现在正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因为不忍人类文化、人类教育就此沉沦,季谦先生全力推动读经教育,并创立了 “文礼国际学校”,正是要在这种人心迷乱的时代,为人类的文化、人类的教育指出一个方向,旨在创建现代教育新典范,将符合人性、易行有效的教育理念及实证贡献于世界。文礼国际学校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季谦先生的这个理想正在播种落地,出土破芽。而待其成熟,风气所过,影响的将不是竹里,不是中国,而是世界。
更多读经教育相关信息请点击:
文礼书院、
王财贵先生演讲视频文稿总汇、
读经教育入门“六小篇”、
全球读经私塾 读经学堂汇总、
【公告】 2017年全球读经教育夏令营信息汇总、
读经教育学堂私塾长期招生信息汇总、
近期读经活动汇总、
爱读经产品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