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选自于
王财贵先生在华山
书院联谊中心一则与
读经友人之交流。
网友发文:
孩子——在你心中你要的是什么?
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孩子心中要的是什么?现今的社会,小小年龄的孩子就要教四书五经、音乐、书法、画画、舞蹈、美语、计算机等等,试问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在几岁开始我们的学习生涯呢?我觉得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童真。
我姐的女儿,四岁会说一口流利美语及华语,因为父亲在家是说美语而妈妈说的是华语。读书是全级第一名,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好孩子。然而一回到外婆家和我那三岁的孩子比较,妈妈不准玩泥沙,不准放烟火,不准赤足溜走,不准到小溪边玩找鱼,我觉得我孩子的童年才是孩子所期盼的。
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开了一张很大的支票等着孩子来兑现呢?还是希望孩子学习如何去准备将来可以自己开支票呢?
……
生活本来就是很好的教育,童年的教育足以让我的的孩子在美好的未来有美好的回忆。
……
请还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王财贵先生:
听到有人呼吁关照孩子的童真,每每令人有一种春风迎面而来的舒畅。
我想,何只儿童要天真,成人也不可失了这天真呀!
以我所知,古今之中,最能关照人间天真的,有三个人,一个是
孟子,一个是
老子,一个是
庄子。
孟子心目中的大人要是个“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人;
老子也认为一个有德者必须“专气致柔”得像一个婴儿;而
庄子讲的最后一个寓言,希望人生常保“浑沌”,这个寓言与其第一篇第一个寓言(大鹏起飞)相呼应,庄子之意,盖以为死了浑沌,即无逍遥呀。
而古今之间,最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此“童真”的,则莫过于孔子了。当时世乱道微,大家要么都世故了,要么就隐居去了——人人都很聪明——只有那孔子也不懂世故,也不知自保,兴来还周游列国,结果没有一国愿意起用,厄于陈蔡,连子路都看不下去了,他还像一个小孩一样,兴致勃勃,知其不可而为之,直到老死。当时周文已疲罢,王官失其学问,文武之道坠地,所谓礼坏乐崩,天下纷纷,人人都苦累了,都失望了,只有那孔子蒙眬两眼,删订五经,著作春秋,杏林树下,弦歌透天,教育后生,来者不拒,还像小孩子一样乐观无限,以为后世必有王者兴!他以手当枕,天天乐来就歌唱(除非那天曾去吊丧),时时弹琴(竟然也教会子路弹琴)。见流水,有感觉,说:“逝者如斯夫!”听童谣,有感觉,说:“人各自取之也!”见庄稼,有感觉,说:“苖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此老真是天趣恁地横生,浑然一片童真!
请看今日天下,我们社会的这些老年人,童真么?这些年轻人,童真么?这些少年,犹有童真否?甚至小学生,真个是童真吗?有的人已经看出来,许多幼儿园的孩子,已不童真了!为什么?谁教的?怎么教出来的?
小孩子要看卡通,不要看名画吗?小孩子要听流行歌,不要听古典乐吗?小孩子喜欢学数学自然,不喜欢读经吗?小孩子喜欢过圣诞,不喜欢过春节吗?
小孩子要什么?不要什么?谁知道呢!什么是童真,谁知道呢!怎样教才能保持童真,又谁知道呢!是不是他所喜欢的,即是童真所在?还是正是破坏他童真的杀手?会不会他现在所沉迷欢乐的,正是他以后所引为后悔的,谁知道呢!
庄子的寓言,最表面的意思,是在讽剌教育,否定人为——一切人为教育,即是破坏天真。但庄子是要人都回归野蛮吗?庄子何至于那么肤浅?
我以为既要教育,又要保住童真,要在教材教法两方面去注意。在教材上,要尽量用纯良的,少用污秽的。在教法上,多用开放引导商量鼓励的态度,尽量不要用责求规定禁止打骂的方式。
经典是最最纯良的好教材,请多选用。
十几年来,吾人推广读经,多偏重于教材之引介,而较少注意于教学之态度,今后请大家努力,共同提醒——像这篇文章即是一种提醒。
但,不管教法态度如何,不管许不许孩子放烟火玩泥巴,读经是不可放弃的大方向,偏此一度,即无去路了!
再说,如父母管教的态度或有偏差,在大量的读经教育陶冶下,这孩子或许较能保持其纯真性情呢。
总之,不管父母头脑老顽或激进,不管教法严格或放任,其教育核心都要放在读经上。经典可以化顽固为谨慎,化激进为奋发,化严峻为刚正,化放浪为洒脱。
关心孩子的家长呀,要觉悟了!任你有三头六臂,千手千眼,不如经典一部!
更多读经教育相关信息请点击:
文礼书院、
王财贵先生演讲视频文稿总汇、
读经教育入门“六小篇”、
全球读经私塾 读经学堂汇总、
【公告】 2017年全球读经教育夏令营信息汇总、
读经教育学堂私塾长期招生信息汇总、
近期读经活动汇总、
爱读经产品官网